01.
来源:
http://www.cbdgc.com/作者:
华稷建设阅读:
1385时间:
2016/02/22
建筑知识专业问答“中国的“建筑四杰”是谁?”
建筑四杰是指建筑行业的四大杰出人物,他们分别是:刘敦桢、童寯、梁思成、杨廷宝。这四人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
1:刘敦桢(1897.9.19-1968.5.1),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 工业大学)建筑科。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曾创办我国第一所由中国人经营的建筑师事务所。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工作,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又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在对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以及对我国传统民居和园林的系统研究方面,都为这一学科奠定了主要基础。又曾多次组织并主持了全国性的建筑史编纂工作,出版了“苏州古典园林”等颇有影响的专著。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刘敦桢对中国古建筑的辛勤研究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学术界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和声誉。他在1933-1937年间在华北六省进行大量科研调查,共写出论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等35篇,约65万字;与其他学者合撰论文7篇,30万字。他研究了我国古代官式建筑(宫殿、坛庙、寺观......等)和"营造法式"、"工部工程做法"。抗日战争期间,他对云南、四川、西康等地古建筑的调查,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一大空白。1950年,他参加了南京市和江苏省的文管会工作,对南京城内外的古建筑和古墓葬,进行多次调查,写出了修整或保护计划。1952年,开始了对国内传统民居的调查和研究。
1956年发表了专著《中国住宅概论》,在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对这一领域全面开展研究的热潮。后来,又开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他率领助手们对苏州大、中、小典型园林、详细测绘,八、九年间绘制测绘图纸2000余张,摄影2万余幅,文字稿10万余字。此项工作因"文革"而中断,遗稿于1979年由他的助手和后人
1956年发表了专著《中国住宅概论》,在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对这一领域全面开展研究的热潮。后来,又开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他率领助手们对苏州大、中、小典型园林、详细测绘,八、九年间绘制测绘图纸2000余张,摄影2万余幅,文字稿10万余字。此项工作因"文革"而中断,遗稿于1979年由他的助手和后人整理出版。出版后,蜚声中外,又被译成英、日文出版。他集中了建筑史学界和部分考古学界的老、中、青学术精英,主持、编写了《中国建筑简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历时7载,改稿8次,终于在1966年成书。该书至今仍是重要参考书,1988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2: 童寯(拼音: Tóng Jùn),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1932—1951年,他主持或参加的工程项目有100多项,最具有代表性的有: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办公大楼和官邸,以经济、实用、富有民族特色而取代宫殿式的设计方案中标。建成后的这幢建筑以线条简洁、比例匀称,体态端庄而受到称赞。将传统民族风格进行简化和提炼,突破了这时期多沿用的大屋顶式样,成为创造现代民族风格成功的实例。此外还有1936年建成的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这幢建筑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手法,上部以少许琉璃花饰点缀,气势宏伟,可惜毁于战火。其他还有1931年的南京下关首都电厂、上海大上海大戏院、南京首都饭店、首都地质矿产陈列馆等。抗日战争时期在内地设计建造的有重庆炼铜厂、贵阳花溪中学、大夏大学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设计建造的公路总局、航空工业局、美军顾问团公寓等一批优秀而有特色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在现代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三巨头,在抗日战争期间3人分处三地,都做了不少工程。3人均重视创造性地发扬传统,勇于向陈腐观念挑战。童寯和其他老一辈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努力和成就,奠定了中国建筑师的实力地位。
童寯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之一,对教育赤诚之心感人至深。在东北大学任教期间,当其他教师因种种原因离职时,他一直坚守岗位。九一八事变后,被迫离开沈阳,亦将建筑系部分图书资料随身携带,几经辗转迁移,直到解放后尽数归还东北大学。在他于沪安定后,即通知逃亡的建筑系学生到上海,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设法为学生修毕未竟学业。对关内无经济来源的东北学生,他总解囊相助,还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他这种热心为建筑教育事业的精神在东北大学建筑系学生中广为颂传。从1944年在中央大学建筑系兼职、任教一直到1951年,专任教学工作,他认为“建设我们这样大国,仅靠几个建筑师不行,要通过教育培养出成千上万的建筑师。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对建筑有科学的认识”。在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培养出一大批建设人才,许多人成为教授、学者以及著名的建筑师。他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他精通英文,通晓德、意、法多种文字,又能博闻强记。博大精深的知识,深邃睿智的见解,成为学生和老师的“活字典”,不时为师生答疑解惑。童寯在晚年更加勤奋著述,是指导硕士生和中国第一批博士生的导师。1982年,重病住院期间,在7月中旬南京的酷暑下,在病室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疼痛,挥汗为大百科全书撰写条目,为教师研究生答疑和修改教师英文讲稿,他在教育园地上耕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3.梁思成: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 ,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1963年,梁思成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建筑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198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证书,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领导的集体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原建设部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以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是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以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和成绩的杰出建筑师。
美国学者费正清对梁思成在抗战时期的工作作了如下的评价:“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当时林徽因身患肺结核,梁思成则因为青年时代一次车祸的后遗症而导致脊椎受伤。然而,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战时的这一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梁思成的学术成就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4. 杨廷宝,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的建筑学家,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对推动建筑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01年10月2日出生于河南南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的熏陶。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英文科。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1年,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他的建筑设计和水彩画得到保尔?克芮和瓦尔特?道森的指导,学习成绩优异,1924年曾先后获得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的艾默生奖一等奖。1926年,离美赴欧洲考察建筑。1927年,回国加入基泰工程司,先是关颂声、继而朱彬、杨廷宝、杨宽麟组成建筑事务所(其后梁衍、张镈等人也参加了一段时间)。杨廷宝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他的作品都称基泰工程司而不计个人姓名)。
30年代后,转向上海、南京一带,足迹遍及全国许多城市,是当时有影响的建筑事务所之一,以及赵深、陈植、童寯等3人合作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杨廷宝在事务所的工作直至1949年止。1940年起,他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长、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理事长等职。1957年和1965年,两次被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他是一届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从杨廷宝20年代至今几十年中的建筑创作道路中,可以发现他的创作道路俨然是一部中国60年来建筑创作历史的注解。他的作品有古有今,或古今结合;有中有西,或中西合璧,杨廷宝和中国其他几位杰出的第一代建筑师一样,其贡献不在于倡导了现成的学派,而在于坚持了严谨的现实主义探索精神,努力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探索自己的道路。在艰巨的历程中,他们尽可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工作任务对他们的要求,尽心创作,并不断充实自己,力图在不同要求和有限的条件下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这就是他最大的贡献和学术观点之所在。
建筑四杰是指建筑行业的四大杰出人物,他们分别是:刘敦桢、童寯、梁思成、杨廷宝。这四人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
1:刘敦桢(1897.9.19-1968.5.1),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 工业大学)建筑科。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曾创办我国第一所由中国人经营的建筑师事务所。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工作,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又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在对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以及对我国传统民居和园林的系统研究方面,都为这一学科奠定了主要基础。又曾多次组织并主持了全国性的建筑史编纂工作,出版了“苏州古典园林”等颇有影响的专著。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刘敦桢对中国古建筑的辛勤研究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学术界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和声誉。他在1933-1937年间在华北六省进行大量科研调查,共写出论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等35篇,约65万字;与其他学者合撰论文7篇,30万字。他研究了我国古代官式建筑(宫殿、坛庙、寺观......等)和"营造法式"、"工部工程做法"。抗日战争期间,他对云南、四川、西康等地古建筑的调查,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一大空白。1950年,他参加了南京市和江苏省的文管会工作,对南京城内外的古建筑和古墓葬,进行多次调查,写出了修整或保护计划。1952年,开始了对国内传统民居的调查和研究。
1956年发表了专著《中国住宅概论》,在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对这一领域全面开展研究的热潮。后来,又开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他率领助手们对苏州大、中、小典型园林、详细测绘,八、九年间绘制测绘图纸2000余张,摄影2万余幅,文字稿10万余字。此项工作因"文革"而中断,遗稿于1979年由他的助手和后人
1956年发表了专著《中国住宅概论》,在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对这一领域全面开展研究的热潮。后来,又开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他率领助手们对苏州大、中、小典型园林、详细测绘,八、九年间绘制测绘图纸2000余张,摄影2万余幅,文字稿10万余字。此项工作因"文革"而中断,遗稿于1979年由他的助手和后人整理出版。出版后,蜚声中外,又被译成英、日文出版。他集中了建筑史学界和部分考古学界的老、中、青学术精英,主持、编写了《中国建筑简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历时7载,改稿8次,终于在1966年成书。该书至今仍是重要参考书,1988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2: 童寯(拼音: Tóng Jùn),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1932—1951年,他主持或参加的工程项目有100多项,最具有代表性的有: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办公大楼和官邸,以经济、实用、富有民族特色而取代宫殿式的设计方案中标。建成后的这幢建筑以线条简洁、比例匀称,体态端庄而受到称赞。将传统民族风格进行简化和提炼,突破了这时期多沿用的大屋顶式样,成为创造现代民族风格成功的实例。此外还有1936年建成的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这幢建筑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手法,上部以少许琉璃花饰点缀,气势宏伟,可惜毁于战火。其他还有1931年的南京下关首都电厂、上海大上海大戏院、南京首都饭店、首都地质矿产陈列馆等。抗日战争时期在内地设计建造的有重庆炼铜厂、贵阳花溪中学、大夏大学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设计建造的公路总局、航空工业局、美军顾问团公寓等一批优秀而有特色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在现代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三巨头,在抗日战争期间3人分处三地,都做了不少工程。3人均重视创造性地发扬传统,勇于向陈腐观念挑战。童寯和其他老一辈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努力和成就,奠定了中国建筑师的实力地位。
童寯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之一,对教育赤诚之心感人至深。在东北大学任教期间,当其他教师因种种原因离职时,他一直坚守岗位。九一八事变后,被迫离开沈阳,亦将建筑系部分图书资料随身携带,几经辗转迁移,直到解放后尽数归还东北大学。在他于沪安定后,即通知逃亡的建筑系学生到上海,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设法为学生修毕未竟学业。对关内无经济来源的东北学生,他总解囊相助,还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他这种热心为建筑教育事业的精神在东北大学建筑系学生中广为颂传。从1944年在中央大学建筑系兼职、任教一直到1951年,专任教学工作,他认为“建设我们这样大国,仅靠几个建筑师不行,要通过教育培养出成千上万的建筑师。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对建筑有科学的认识”。在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培养出一大批建设人才,许多人成为教授、学者以及著名的建筑师。他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他精通英文,通晓德、意、法多种文字,又能博闻强记。博大精深的知识,深邃睿智的见解,成为学生和老师的“活字典”,不时为师生答疑解惑。童寯在晚年更加勤奋著述,是指导硕士生和中国第一批博士生的导师。1982年,重病住院期间,在7月中旬南京的酷暑下,在病室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疼痛,挥汗为大百科全书撰写条目,为教师研究生答疑和修改教师英文讲稿,他在教育园地上耕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3.梁思成: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 ,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1963年,梁思成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建筑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198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证书,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领导的集体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原建设部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以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是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以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和成绩的杰出建筑师。
美国学者费正清对梁思成在抗战时期的工作作了如下的评价:“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当时林徽因身患肺结核,梁思成则因为青年时代一次车祸的后遗症而导致脊椎受伤。然而,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战时的这一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梁思成的学术成就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4. 杨廷宝,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的建筑学家,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对推动建筑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01年10月2日出生于河南南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的熏陶。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英文科。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1年,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他的建筑设计和水彩画得到保尔?克芮和瓦尔特?道森的指导,学习成绩优异,1924年曾先后获得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的艾默生奖一等奖。1926年,离美赴欧洲考察建筑。1927年,回国加入基泰工程司,先是关颂声、继而朱彬、杨廷宝、杨宽麟组成建筑事务所(其后梁衍、张镈等人也参加了一段时间)。杨廷宝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他的作品都称基泰工程司而不计个人姓名)。
30年代后,转向上海、南京一带,足迹遍及全国许多城市,是当时有影响的建筑事务所之一,以及赵深、陈植、童寯等3人合作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杨廷宝在事务所的工作直至1949年止。1940年起,他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长、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理事长等职。1957年和1965年,两次被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他是一届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从杨廷宝20年代至今几十年中的建筑创作道路中,可以发现他的创作道路俨然是一部中国60年来建筑创作历史的注解。他的作品有古有今,或古今结合;有中有西,或中西合璧,杨廷宝和中国其他几位杰出的第一代建筑师一样,其贡献不在于倡导了现成的学派,而在于坚持了严谨的现实主义探索精神,努力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探索自己的道路。在艰巨的历程中,他们尽可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工作任务对他们的要求,尽心创作,并不断充实自己,力图在不同要求和有限的条件下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这就是他最大的贡献和学术观点之所在。
-
大型写字楼窗户纱窗防蚊技巧
2019-05-22本文介绍了适用于大型写字楼的窗户纱窗防蚊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纱窗材料以及正确的安装方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蚊虫进入办公空间,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查看详情>>>
-
大别墅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浪漫色彩相互融合
2015-01-12这篇文章探讨了大别墅设计中如何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浪漫色彩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东方韵味又不失西方优雅的独特居住空间。通过精心挑选的设计元素和材料,实现了两种文化的和谐共存,为现代生活带来新的灵感。.查看详情>>>
-
2024年装修办公室之前先要了解一些办公室装修的知识,办公室在装修的时......
2024-02-232024年进行办公室装修前,掌握相关的设计与规划知识至关重要。合理的办公空间布局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还能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家具配置以及照明方案对于打造既美观又实用的办公环境尤为关键。.查看详情>>>